為保證焊接構件性能與質量,提高焊縫金屬的塑性,消除或減少焊接殘餘應力,防止產生裂紋,必要時需對焊接構件進行熱處理。根據熱處理工序與焊接工序的先後順序,常把焊接構件的熱處理分為預熱處理、後熱處理和焊後熱處理3種。
一、在進行熱處理之前需要進行預熱處理,也就是在焊接前對結構件進行整體或局部加熱。其目的是減緩焊接接頭加熱時溫度梯度及冷卻速度,適當延長焊接接頭從800℃降到500℃ 的冷卻時間,以利於焊縫中氫的逸出,減少產生淬硬組織,防止冷裂紋的產生。
二、其次就是後熱處理是在焊接停止後,立即用預熱裝置加熱焊件或焊接區,並保持一定時間。其目的是使焊縫金屬中的氫充分逸出,防止裂紋的產生。實際應用中,對強度等級較高的低合金鋼和厚度較大的焊接構件,後熱處理防止裂紋產生的效果更為明顯。選擇合理的後熱處理溫度,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預熱溫度,甚至取消預熱。
三、在焊接構件焊接完成後,對其進行整體或局部熱處理。其目的是改善金屬的組織和性能,降低焊接殘餘應力,軟化焊接熱影響區的淬硬組織,提高焊接接頭韌性以及結構的幾何穩定性。根據焊後熱處理目的不同,可將其分為去除應力熱處理、焊後退火、正火、淬火、低溫去除應力等。
|